摘要:
2017年7月29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影像诊断读片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影像诊断读片会自201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吸引了全国多家医院眼科医师参与。此次会议由王宁利院长及彭晓燕教授主持,并邀请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及同仁医院眼科老专家到会点评。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新颖,结合目前研究前沿对临床工作中的影像进行整理总结。其中所涉及的影像学特征包括Roth斑、视盘新生血管、穹顶样黄斑、珍珠项链征、视乳头黄斑皱褶、急性旁中心中层黄斑病变、Elschnig斑、退行性眼底病的黄白色斑点、樱桃红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匍行样脉络膜病变、Coats样反应等,报告对各种影像学特征的定义、表现、常见疾病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所涵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也十分全面,包括眼底彩相、自发荧光、OCT、OCTA、眼底荧光造影及脉络膜造影等。在影像的“真伪”辨别方面,就如何判断OCTA图像中的伪影进行了四大方面的总结,对判断假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方法,视盘新生血管与视盘侧支循环的鉴别及Coats样反应与Coats病的鉴别进行了介绍。会议报告对一些常见的影像学改变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如樱桃红斑形成的病因多样,而不仅仅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其他缺氧型视网膜病变,代谢性疾病及药物中毒中也可见,同时也对一些近年来发现的疾病及概念进行了介绍,如急性旁中心中层黄斑病变及隐性遗传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对于临床的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些改变出现时,应注意全身疾病的排除,如Roth斑是白血病眼底最常见的表现,匍行样脉络膜病变应注意排查结核及结节病,而有些影像学改变可能对疾病预后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慢性渗出性黄斑病变中出现的珍珠项链征经治疗后有转归为硬渗的可能,影响预后视力恢复。会议最后,彭晓燕教授对此次大会进行总结,为参会的各位医生们重新梳理了会中所涉及的内容,强调在关注黄斑区改变的同时也要注意视盘及其周边的改变,注重影像学上的“真伪”鉴别。大会为眼科医生们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使大家在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的同时,不断提高对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的诊疗能力。